编者按:疫情的持续蔓延,让卫生防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家用纺织品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必备品,卫生标准要求也逐渐受到关注。那么,抗菌纺织品是如何具备抗菌(抑菌)效果的?目前市场上又有哪些抗菌家纺产品?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出“抗菌战‘疫’”系列话题,为您全面展示各环节抗菌原理及抗菌家纺产品的优异性能。
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卫生防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重要的载体之一,因其织物组织相对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
家用纺织品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必备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得抗菌(抑菌)等功能性家纺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何赋予产品抗菌(抑菌)性及如何评价产品抗菌性都成为消费者选择此类产品的重要考量。
图|水星家纺
抗菌纺织品缘何能抗菌(抑菌)?
其功能原理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利用一些天然纤维、金属纤维(银、铜、镍铬合金等金属纤维束)自有的抑菌特性,如木棉纤维、麻纤维、竹纤维等,如大麻纤维含有大麻酚类物质,具有抗菌性;且大麻是中空纤维,富含氧气,使得厌氧菌较难生存,类似于木棉。亚麻纤维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率可达65%以上,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的抑菌率超过90%。罗布麻纤维则对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抑菌率在40%~60%,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第二种是抗菌助剂用浸轧法、浸渍法、涂层法或喷雾法后整理到织物上去,此种方法抗菌效果不耐久,在穿着中(如洗涤、日晒、摩擦)抗菌性容易减弱或消失,但其方便简单易操作,应用比较广泛,可用于化纤和天然纤维。
第三种方法是对纤维进行内部或外表的改性整理,如在化纤纺丝中加入抗菌整理剂或将抗菌团接枝到纤维表面,这种方法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设备先进,抗菌性持久,成本高。
以上三种整理方式各有优劣,第一种最为环保健康,更为现阶段消费者所接受,但抑菌效果相对偏弱并受纤维本身服用性能制约;后两种主要通过抗菌整理剂的作用于织物本身起到抗菌抑菌效果,应用最为广泛,其抗菌(抑菌)效果与抗菌剂选择、计量和整理方式都有很大关系,市面上常见的利用银离子、壳聚糖等抗菌均属于后两类。
图|恩达(材质:20%苎麻 80%棉)
如何判断抗菌家纺产品的抗菌抑菌效果?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在我国早有标准,GBT 20944.1-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是目前我国评价织物抗菌性能的三种测试方法,同时现行的抗菌纺织产品标准也有一些,如FZT 62015-2009《抗菌毛巾》、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其对织物的抗菌性能均采用GBT 20944.3-2008振荡法,通过抑菌率对织物抗 菌性能进行评价。
其中FZT 62015-2009《抗菌毛巾》中抑菌率指标如下: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抑菌率指标如下:
通过指标发现,抗菌毛巾、抗菌针织品的抗菌性能主要通过多次水洗后的抑菌率进行评价,尤其家用纺织品,比如毛巾,在日常使用过程可能每天都需要水洗,因此多次水洗后的抑菌效果才是最贴合消费需求的产品标准。但是不同用途的纺织产品,可能对于水洗次数要求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窗帘、沙发布等产品的水洗使用频率与床上用品水洗频率肯定各不相同,如何针对消费习惯快速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抗菌抑菌产品标准,可能是当下功能性家纺产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深入,逐步确立了精简强制标准、优化推荐性标准、鼓励团体标准、发展企业标准的新方向,在国家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制定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性家纺产品标准需要更多的发挥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作用。同时,在制定标准时,加强标准的宣传与消费引导,让抗菌家纺产品有标可行;依标生产的同时,让消费者认识到产品执行标准的重要性。
[编辑:姝臻]